会议前言:
25周年校庆来临之际,作为校庆系列活动之一,10月15日,“人工智能与经济发展”论坛在仙岳报告厅成功举办,“智启未来——AI浪潮中教师的积极心理赋能” 分论坛在教学楼A201同步举办,为25周年校庆献上了一场兼具思想深度与人文温度的学术厚礼。
一、“人工智能与经济发展”论坛
“人工智能与经济发展”论坛旨在深入践行学校创办人、南洋教育投资董事长鲁加升教授提出的“三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汇聚了政府部门代表、高校及科研机构专家、数字经济企业高管、创新创业团队的众多嘉宾以及我校师生代表,现场座无虚席。
论坛由我校联合福建省民办院校三创服务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中联数字商贸产业学院联合主办,厦门南洋学院金融研究所、电子商务研究所、中小企业孵化研究所承办。厦门南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学术副院长戴淑庚教授主持论坛。
1.开幕式
嘉宾致辞
厦门市翔安新阶联会长、厦门市政协委员、厦门市工商联副会长、厦门市中小企业服务行业协会会长、厦门加捷集团黄献荣董事长致辞。他表示,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世界并推动经济变革,从企业经营的角度阐述了三大技术对企业精准决策、拓展市场、实现智能化升级的重要作用。同时,他指出人工智能底层框架、数据安全等领域仍存在挑战,呼吁政府、企业、高校等多方共同努力,共破难关。
主办方致辞
校长助理侯红科在致辞中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回顾了学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方面取得的扎实成果,并指出数字经济是驱动全球经济格局重塑、区域产业升级、社会治理变革的“必答题”。从国家战略与厦门区域发展层面,他强调了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与校企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并呼吁大家以此次论坛为起点,凝聚共识、深化合作,共同为厦门打造数字经济高地,为数字中国建设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2.论坛主旨报告
朱宝树教授
在主旨报告环节,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人口研究所原所长朱宝树教授以《城镇化过程中的城乡人口结构变动与经济发展》为题,用数十年人口研究数据,揭示了人口与经济的深度关联。
许志端教授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MBA教育中心教授、厦门大学中国供应链管理研究中心负责人许志端教授以《数字赋能营商环境创新》为题,结合厦门本地实践与全国案例,展现了数字技术如何破解企业经营痛点。
吴崇伯教授
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原副院长吴崇伯教授以《近年我国在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分析》为题,系统梳理了我国科技实力的“跨越式发展”,及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3.圆桌对话
主旨报告结束后,论坛以“校企协同新路径:高校人才培养如何精准对接企业数字转型”为主题开展圆桌对话。厦门大学金融系国际金融教研室主任、厦门南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学术副院长戴淑庚教授,厦门南洋学院副校长许智坚教授、厦门市校友经济促进会洪冀宁秘书长,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理事、厦门正旸物流有限公司宋可琪总经理,翔安区大嶝新联会会长、厦门兴安泰科技有限公司谢双安总经理参加会议。厦门南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三创学院院长林莉教授主持圆桌对话。
围绕企业数字转型中的人才痛点、校企协同堵点,各位主讲嘉宾对“三元制”育人模式展开深入探讨,为破解数字时代的人才供需难题提供方向。
二、“心向阳光,智启未来——AI浪潮中教师的积极心理赋能”论坛
分论坛由集美大学师范学院徐恩秀副教授主讲。校领导许智坚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教育学院师生代表参会。
互动与观点
徐恩秀副教授通过“十指交叉”“AI情绪反馈”等互动游戏,揭示了大脑神经的可塑性,指出AI浪潮下人类正被动或主动走出舒适区。她引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别把思考外包给AI”的观点,引发教师对自身成长的思考。
核心内容
徐恩秀副教授剖析了AI时代教师三大心理挑战:信息过载引发焦虑、过度依赖AI致思维退化、线上社交导致线下连接缺失。她通过“Here and Now侦探”等游戏引导教师觉察问题,并分享了三大赋能路径:“三件好事”“感恩练习”培养积极情绪、借ABC理论和“压力转化四步曲”塑造积极的认知、用“54321回归当下法”和“观呼吸”练习回归正念。
她强调,AI是映照潜力的镜子,积极心理学是指引方向的灯塔,并寄语全体教师在AI浪潮中塑造自身乘风破浪的力量与身心安稳的智慧。
本次学术论坛是我校学术成果的集中展示,为25周年校庆注入了深厚学术内涵与人文活力。据悉,校庆期间,学校将持续推出一系列高水平学术论坛,为培养更多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坚实的学术基础,书写民办高等教育稳步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