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思政一体化,激发课程思政改革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4-10-23 供稿:厦门南洋职业学院 分享至:



10月23日,由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主办的厦门市大中小学青年思政课教师校园理论微宣讲走进厦门南洋职业学院。第四届厦门市青年思政课教师理论微宣讲比赛的3位获奖选手与厦门南洋职业学院三位专业课教师,共同以课程思政的形式开展理论宣讲。这是厦门市首次尝试以课程思政的形式开展理论宣讲,该形式促进了大中小各学段,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有效推动了厦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

我校艺术设计学院的朱彦老师在学校的广告专业作品展厅讲授《数字广告设计与制作》这门课。展厅里目前展出的十组作品不仅是优秀的毕设作品,更是近五年来我校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所做的五个项目成果。在讲解“图形的创意构思”知识点的过程中,朱彦巧妙地将乡村振兴、文化自信这一思政元素融进了专业知识。她说道:“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指出,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 她以南洋学院“一村一品”乡村振兴文创设计作品——翔安区新圩镇的东寮豆干为例展开讲解,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元素应用于作品设计,讲述青年学子当以知识为犁,深耕乡村沃土,激活乡村文化活力,让乡愁有寄托,文化有传承。厦门市海沧区北附学校的付玉老师紧扣这一思政元素,将戏曲之美娓娓道来,让同学们深入感受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与文化底蕴,体会文化自信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扭住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风景如画的南洋校园处处体现着“新发展理念”,《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任课教师杜芳选择在湖畔听雨台为学生讲授这一知识点。她以厦门南洋职业学院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的24年创业历程讲述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讲述学校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故事。来自厦门一中的陈一岚老师则讲述厦门同安军营村“点绿成金”绿色发展的故事。二位老师密切配合,将“新发展理念”讲入了同学们的心中,让同学们进一步理解了新发展理念不仅是发展的目标,更是在实践中培养创新创业精神的指导。

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开拓创新精神,锐意进取、善作善成。”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犹如思想的光芒,照亮了南洋学院师生前进的方向。在我校电影学院《台词》课上,孟强老师正带着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诵读作品《我们的青春》。这节课上,孟强要为同学们讲解“角色对白情感处理”这个知识点。在这场跨越75年的两代人的角色对话中,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到作品里去寻找情感的弧光。当同学们找到两个角色的链接是理想信念时,由厦门大学晏振宇老师讲述当代青年大学生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如何践行核心价值观,通过深度剖析青春的意义引导同学们在两位角色的对白演绎中学会赋予角色更加浓烈的情感。

我校党委书记陈宏瑶说道:“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职业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任务,既要办好思政课这门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又要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这种大中小一体化开展课程思政的创新模式,激发了思政一体化改革创新的澎湃新动能。”

本次活动以“学思想 讲道理 育新人”为主题,旨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厦门青年思政课教师宣讲工作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市委教育工委宣教处处长陈雄民,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劲松,市委宣传部理论处洪宗华,翔安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圣德,市委教育工委宣教处四级主任科员朱仁贤,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慧钦老师等出席活动。校领导陈宏瑶、鲁晓芹、钟石根、李振杰及相关人员参加本次微宣讲。活动由校长助理李振杰主持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