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照宁见习记者黄莉莉)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打造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如何更好地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6月12日,由中华职业教育社、台湾私立科技大学校院协进会、民生文教基金会(台湾)主办的第八届海峡论坛·海峡两岸职业教育论坛两岸校长对话会在厦门南洋职业学院举行。该对话会以“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为主题,邀请了来自台湾20余所职业院校的负责人与大陆职业教育专家、职业院校校长150多人进行深入交流。
“‘经济新常态’、‘人才新需求’是当前大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要打造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升级版”,在主旨演讲中,全国政协常委、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傅惠民指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技术进步,其背后是人才结构的升级。要树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思路和“互联网+”的新思维,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需求,以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在新形势下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不仅需要一批高层次的知识型、创新型人才,更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大军”。
台湾教育大学系统总校长、两岸现代职业教育协会理事长吴清基认为,在“中国制造2025”、建设“一带一路”过程中,一支高素质的职业人才队伍不可或缺。应当扩大年轻群体的彼此认识,甚至是创造机会让大陆青年到台湾企业体会、学习,不仅让两岸的职业教育合作水平不断提升,更能让两岸年轻人能够真正互知互信,扩大两岸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共识与基础。
“台湾经济的发展与一支高素质的职业教育队伍密不可分,台湾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对当下正进行经济转型升级的大陆意义很大”,台湾成功大学教育所教授汤尧表示,近年来,大陆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加强终身教育等一系列理念,这在两岸职业教育交流中意义巨大,能实现“共创双赢”。
详情请链接: